發布時間:?2019-07-22 11:24:52??作者:阿光
“您點的12英寸比薩沒有了,給您一個8英寸的、一個4英寸的吧!”
“8加4等于12。孩子們,服務員的想法對嗎?”
前不久,在江蘇省揚州市召開的“化錯教育”2019年度峰會暨全國小學數學“兩課”教學觀摩研討會上,數學特級教師、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華應龍執教的展示課,吸引了來自26個省區市的1200多位代表的目光。
“8英寸比薩和4英寸比薩加起來不等于12英寸吧?”“這怎么看出來的?”……學生們七嘴八舌。
“大家先獨立思考,然后想辦法驗證,好不好?”華應龍引導孩子們。
一個買比薩的“錯誤”,打開了一扇神秘的數學之門,這道“門”的名字,叫作“圓面積的練習”。“華老師從一個買比薩的差錯開始,讓學生在‘錯’中明理悟道,主動提出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,真正領略到數學的趣味和魅力。”40分鐘的展示課結束了,臺下的老師們仍意猶未盡,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教師金妤茜感慨道。
“錯不起的學生,對不了!”華應龍總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上。不怕“錯誤”、把“錯誤”當成“金礦”,華應龍在業內久負盛名,他給這種教學方式取名“化錯”。“正確的可能是模仿,錯誤的往往是創造。”華應龍解釋,“化錯”,就是用所學的“正”來對“錯”加以解釋,達成“錯”與“正”的融通,體驗尋找真知的樂趣。
“1000÷20 1000÷5”,黑板上寫著一道算式。一位學生不假思索,當即作答“1000÷(20 5)=40”??梢豢创鸢?,怎么不對呢?華應龍微笑著示意學生坐下,說:“現在我們來欣賞……”不待他說完,就有嘴快的孩子接上:“錯得好!”
“錯得好”,好在哪里?華應龍引導孩子們深入思考。原來,這是由乘法分配律引發的“想當然”。“喜歡思考的學生才這么做。這個差錯,提出來一系列非常好的問題:除法到底有沒有分配律?為什么乘法總有?”迎著華老師的目光,做錯題的孩子既感激,又格外認真。
“差錯只與正確相差一點,再拐個彎就對了。有的人之所以成功,就是因為常常能從差錯中看到正確,尋覓到新的可能。就拿這道題來說,做對了,也許讓這個孩子滿足于停在原地。但做錯了,又弄懂為什么,他對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就非常深刻了。”華應龍說。
也正因為如此,孩子們在華老師的課堂上,總是不怕“出錯”。
有一次考試,時間到了,一位學生摁著試卷不讓收,幾乎哭著說:“我不能錯一道題!”面對這種情況,華應龍語重心長地循循善誘:“盡量少犯差錯,這是做人的準則;從來不犯差錯,那是天使的夢想。”
“一個人越優秀,可能犯的差錯就越多,因為他會努力嘗試更多新東西。所以,不管是對學生、對同事還是對自己,我們都應該有‘錯得好’的心態。只有這樣,才能吃一塹、長一智,做到前事不忘,后事之師。”華應龍說。
從“化錯”始,至“化人”止。30多年來,圍繞學生“學習之錯”進行的實踐與研究,幾乎貫穿了華應龍的教育生涯。開始是“容錯”,能夠包容學生的錯誤;然后是“融錯”,融錯誤為一種教學資源;再后來是“榮錯”,鼓勵學生“犯有價值的錯誤”“數學就是游戲,錯著錯著就對了”;最后,便是“化錯化人”,讓學生在體驗尋找真知樂趣的同時,養成積極的思維習慣、陽光的人生態度。
“當很多人視學生之錯為消極因素時,華應龍發現了其中蘊含的價值,在‘化錯’中引領學生走向享受學習的快樂之路,進而達到‘化人’境界,這是一種寶貴的創新品質。”江蘇省教育廳巡視員朱衛國評價道。中國教育報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院長賴配根認為,“化錯教育”涵養了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,從而做到學科育人。
一位老師帶出一個團隊,一個團隊影響一批老師。如今,“化錯化人”正如播撒大地的種子,正在越來越多的學校生根發芽、開花結果。且看這次峰會上:江蘇省南京市芳草園小學教師高叢林,以“無尾熊兄弟的時鐘”故事串聯起錯點和難點,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;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學教師韓東,從“七十二變”的數學算式講到“三十六計”的計謀,深化了學生對運算定律的理解;北京小學大興分校教師孫貴合,帶學生們玩了一次“眼見不一定為實”,同樣的“四巧板”拼出正方形和長方形,面積居然“不一樣”;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師吳鐸,將貿易中的統計圖搬上課堂,讓學生們結合實際情境突破思維定勢;福建省廈門市華昌小學教師李培芳,在“雞兔同籠”問題中,帶領學生洞悉策略背后的“試錯”思想,實踐華應龍提出的“化錯養正”……
“錯了,并不是最終的定論。只要再添一點點熱情,再添一點點好奇,再添一點點信心,再堅持思考一下,也許就會點亮人生,可謂‘錯若化開,成長自來’!”華應龍說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9年07月21日 05 版)
您點的12英寸比薩沒有了,給您一個8英寸的、一個4英寸的吧! 8加4等于12。孩子們,服務員的想法對嗎? 前不久,在江蘇省揚州市召開的化錯教育2019年度峰會暨全國小學數學兩課教學觀……
本報訊(記者王珺)新中國成立70年來,中國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而教育的公平發展,是中國教育最大的成績,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。由袁振國、翟博、楊銀付領銜主編,華……
本報北京9月20日訊(見習記者林煥新)“團結起來前進!團結起來前進!祖國需要我們……”在激昂的歌聲中,北京中小學?!霸菏炕啬感!薄敖艹隼闲S鸦啬感!被顒訂觾x式暨首……
本報訊(記者趙秀紅)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公布了《托育機構設置標準(試行)》《托育機構管理規范(試行)》,兩份文件自2019年10月8日起施行。后者規定,托育機構應當與嬰幼兒……
英國是西方世界最早提出家校聯合的國家,近20年來更是密集出臺系列政策,鼓勵家長深度參與子女的學校教育。筆者去年赴英國第三大城市——格拉斯哥做訪問學者,以家庭教育研究……
開欄的話 70年風雨兼程,70年砥礪奮進。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。70年來,中國教育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。70年來,我國邊疆地區的教育同樣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并涌……
本報訊(記者周仕敏)日前,廣西教育廳等6部門出臺了《關于開展義務教育階段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對無法到普通學校、特殊教育學校(特教班)接受教育……
牢記美育初心使命,教育培養時代新人 四川省教育廳 感悟習近平總書記對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、精辟論述,唯有入腦入心、對標對表、育人育魂,不斷提升美育地位、做好美育工作?!?
日前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》。為深入實施意見,向各地各校做好宣傳動員工作,教育部負責人就意見制定……
10月1日,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方陣中,由3600名文藝工作者和學生組成的“中華文化”方陣,樂者八音迭奏,舞者搖曳笙歌,引來了陣陣叫好聲。本報記者采訪了……
本報河北廊坊7月12日訊(記者蔡繼樂)伴隨著一場場極具特色、精彩絕倫的參賽舞蹈,來自全國49所高校的空乘專業代表隊向評委和觀眾奉上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。今晚,“2019年全國……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近日發表了一份題為《紐約市的教師職業途徑》的案例研究,全面介紹了這一方案的設計和影響。這項新研究是全球教師職業改革研究的一部分……